基隆市立銘傳國中數理資優班:考試簡介
想錄取基隆市立銘傳國中「數理資優班」的話,需要經過兩次的考試並通過,分別稱為:「初選」與「複選」。
其中初選第一次是以紙筆考試,複選第二次則是實作考題,增加了動手實作的部分。
實際的初選、複選完整考試名稱分別為「數理資優學生鑑定初選」和「學術性向優異類數理資優學生鑑定」。
銘傳數理資優班:初選評量
銘傳數理資優班:四科考試科目
在銘傳數理資優班的初選考試中,分成了以下四個的測驗項目:
- 數學性向測驗
- 自然性向測驗
- 數學成就測驗
- 自然成就測驗
個人認為主要是在測驗「數理方面的性向」,以及是否具備「數理資優的特質」。
銘傳數理資優班:考場
在銘傳數理資優班的初選考試中,其實學校就是借用了一般平常上課用的教室做為考場,畢竟銘傳數理資優班在初選的階段,會有超多的人來報考。而是到了複試才有了改變,下一個大標題中會講到。
銘傳數理資優班:初選評量通過標準
在我報考銘傳數理資優班的當年,根據初選成績單的敘述,要通過初選評量必須達以下標準:
- 數學性向測驗及自然性向測驗二科均達 2 個標準差(T 分數 70)以上
- 或數學性向測驗及自然性向測驗任一科達 2 個標準差(T 分數 70)以上且數學成就測驗及自然成就測驗 T 分數總合達 115 分以上。
可以看出來,目的主要是在挑出所有的考生中前段的部分,再進入第二階段的「複選評量」,作最後的篩選!
銘傳數理資優班:我的個人的考試初試成績
我在初選考試各科的 T 分數分別如下:
- 數學性向測驗:83 分
- 自然性向測驗:72 分
- 數學成就測驗:61 分
- 自然成就測驗:58 分
加起來,總分:274 分,因此也順利的通過了初選所需的標準!順利進入複試!
銘傳數理資優班:複選(實作評量)
在考過銘傳數理資優班的複試實作評量後,即使到了現在,我還是覺得,這大概是我考過最厲害的考試了!
銘傳數理資優班:兩科考試科目
在銘傳數理資優班的複選考試中,分成了以下兩個測驗項目而已:
- 數學實作
- 自然實作
銘傳數理資優班:考場
複試的考場和初選時的很不一樣,這一次來到了銘傳國中的大會議室來考試,可以發現,學校將會議室的大桌子和滾輪椅換成了普通教室的課桌椅,並且擴大了每個考生的間距,一方面防止作弊,一方面也給考生有足夠的空間實作。
銘傳數理資優班:考試道具
在這兩科的考試中,每個人都會發放一些供實作用的考試道具,以下的標題中會各別說明實際發了哪些道具。
銘傳數理資優班|數學實作:考試內容
銘傳數理資優班的複試「數學實作」,雖然對於考題已經沒什麼印象了,但是記得有一題是關於骰子的數學題,主要是在考 3D 的立體空間慨念。
銘傳數理資優班|自然實作:考試內容
銘傳數理資優班的複試「自然實作」非常厲害!也是讓我對報考銘傳數理資優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!
有一題是每個人都發了一隻死掉的果蠅、放大鏡、與鑷子。果蠅就放在培養皿上,考題題組就像寫實驗觀察紀錄一樣,需詳實地記錄一切看到果蠅的器官、形狀、顏色、大小 ⋯⋯ 等等。
而另一題則是發了好多沒有標示名稱的液體,只有在瓶身標示編號 1、2、3、4 ...... 等等,以及一些燒杯、毛巾、盆子 ...... 這類可能會用到的實驗用品。考題題組需要考生紀錄各個液體相互反應的結果,並推敲猜測這些液體可能會是什麼?在反應的過程中,有冒泡、變色、結塊、升溫、降溫、沈澱或只是什麼反應也沒有,坦白講,喜歡實驗的同學真的會考得很開心,不過這卻是一場考試啊!
個人認為如果沒有「做實驗」與「寫觀察報告」能力的同學,想要順利通過複試應該是很難的。
銘傳數理資優班:複選(實作評量)考後心得
銘傳數理資優班的複試對一個小六生來說是有難度的,而且每一題都是手寫,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,考學生的數學概念、實驗精神、是否會排斥生物昆蟲、與做實驗的能力 ...... 等等,非常特別。可能平時除了在學業紙筆上的精進以外,還需要具備一些數理人才的素養,這或許是可以培養的,但也需要真的對於這方面是感興趣的!不過,我個人在考複試自然實作時,是考得非常開心 XD~
銘傳數理資優班:複選考試通過標準
在我報考銘傳數理資優班的當年,根據複選成績單的敘述,要通過複選評量必須達到:
- T 分數總分在 104 分以上。
銘傳數理資優班:複選考試成績結果
我在複選考試各科的 T 分數是:
- 數學實作:47 分
- 自然實作:52 分
加起來,總分:99 分。於是我就以小小 5 分的差距,無緣唸銘傳數理資優班了~
銘傳數理資優班:落榜心得
雖然後來唸的是銘傳國中的普通班,而不是銘傳數理資優班,但從現在回頭去想當時落榜的過程,我想給假如沒考上的同學建議:其實不需要太在意有沒有考上,因為這都是成長的過程,無論結果如何,都能在這過程中有所收穫!
未來還是可以靠自己去創造的,畢竟國小升國中的這個階段年紀還小,未來的一切都還有很大的彈性!但不可否認的是,銘傳數理資優班的同學的確有很高的比例在升學的時候,考上建中和附中。
最後,加油!!!